春在何處?春在何處? 施鈺 〈送春曲〉 望春春不來,留春春不住。林外桃花飛,片片逐紅渡。 在《全臺詩》中,施鈺(1789-1850)的〈送春曲〉只有二十個字,卻有四個「春」字。事實上,「春」是很抽象的概念,如何知道春來了,又如何知道春走了?春到底在何處? 記憶中的一首兒歌〈春神來了〉,歌詞一開始:「春神來了怎知道?梅花黃鶯報告,梅花開頭先含笑,黃鶯接著唱新調」,的確,春天來了,是由大自然的處處生機而證實。同樣地,春天走了,也是由大自然的凋零枯萎來證實--「林外桃花飛,片片逐紅渡」--林外的桃花飄逸,落到水面上,隨波逐流,整個水面都是桃紅色。而這首詩的首聯--「望春春不來,留春春不住」--透露出詩人的無奈與無助。春天要不要來,要不要留,由偉大的自然的時序決定,渺小的人類無能為力。 除此之外,《全臺詩》中,林豪(1831-1918)寫〈客中送春曲仿春江花月夜〉,總共用了二十七個「春」字: 作客隨春來,客裏春將暮。春歸客未歸,何處留春住。天憐獨客惜春殘,留取春三伴客單。爭奈春心如草長,萋萋離緒滿春山。眼看春歸比客早,還將客淚向春彈。客地送春如送客,春縱有情留未得。春波淼淼客魂縈,客夢迢迢春事寂。吁嗟乎,年來客久春風早,與君幽賞稱莫逆。朝朝歸夢逐春波,歲歲他鄉對春色。欲把春華慰客愁,客愁轉為春愁迫。好春如此別堪傷,何?相拋在客鄉。弱柳垂條牽不住,流鶯惜別喚尤忙。客懷也似春光老,閱盡榮枯陌上草。陌上春花可復開,客中綠鬢難常好。有客傷春春不知,春來春去若為期。且澆客邸新醅酒,留賞春回舊日枝。 春天的概念分別由第四聯中的「草」,第十二聯的「弱柳」和「流鶯」,第十三聯的「草」,最後一聯的「枝」來具象化。第十四聯--「陌上春花可復開,客中綠鬢難常好」--陳述一個千古不變的常理:大自然周而復始地循繯,而人類的青春卻一去不復返,就像一首兒歌〈青春舞曲〉的歌詞所描述的:「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,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地開,我的青春一去無影蹤,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」。 施鈺和林豪都運用重複法,重複了許多「春」字,讓整首詩變得生動活潑,趣味盎然,同時也充滿了音樂性,適合譜成曲。 此文是獲得2010年文建會「大家來讀古典詩」部落格比賽評審獎參獎的其中一篇,總共有90篇。 http://ipoem.cca.gov.tw/poem/mm00030618/showBlog.html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- Oct 30 Sun 2011 04:02
春在何處?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